哥哥老是被双胞胎弟弟欺负,要教他打回去吗


圆圈兄弟三四岁那会儿是打架高峰期,憨憨的圆圆经常被贼贼的圈圈逼到一个角落里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跑到我面前诉苦,哭到上气不接下气。我既心疼又气愤。

港真,有那么一瞬间,我是真希望他能打回去,把对方狠狠揍一顿,虽然那个对方也是自己的崽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母亲夹在中间,太难了!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再难也得保持老母亲最起码的优雅和理智。

如果今儿个我鼓励他打回去,那就是教他以暴制暴,今后暴力行为的发生只会有增无减。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受尊重的个体,而不是强者和弱者的角色。

我意识到,我不能让圈圈一直以为自己有权力欺负圆圆,而圆圆则只能默默忍受。圈圈是更具攻击性和控制欲的孩子,而圆圆可能更加温和和敏感。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我的重点应该在老是被欺负的圆圆,应确保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尊重,而不是让他变得依赖圈圈的支配。

原则和立场确定好后,我开始找他们各自谈话

首先,找施暴者圈圈。

我告诉他:圈儿,不管怎样打人是不对的,即使那人是你的哥哥;你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和身体。

我还提醒他:圈儿,你和圆圆是兄弟,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而不是互相伤害;如果你不听劝告,随意释放你内心那个爱打人的小怪兽去欺负你哥,那会挨批评受惩罚的哦。

接着,找受害者圆圆。

我告诉他:圆儿,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要勇敢自信,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圈圈打你,你可以喊人求助,也可以赶紧跑,反正不要被打就是了。

我还鼓励他:圆儿,你有权利反击,如果圈圈打你或咬你,你可以大声告诉圈圈“不行”,你也可以试着轻轻地推开圈圈,然后马上离开,而不是缩在角落里一直承受圈圈的攻击。

除此之外,我还多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保证兄弟俩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私人时间。

我给他们买了上下床,让他们各自睡自己的床(条件允许的家庭,最好是分开两个卧室,或者一个大卧室,两人的床放在不同角落),允许他们轮流跟大人一起睡,约好每周一三五是圆圆与爸爸妈妈的被窝时间,周二四六则轮到圈圈。

还给他们准备了各自的收纳柜,存放属于自己的玩具和书籍,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从而减少他们之间的争吵和矛盾。

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之后,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圈圈开始更多地关注圆圆的感受,而圆圆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开始学会保护自己。

但圈圈生气起来还是会忍不住动手打人,圆圆还是挨揍的份,但他已经知道会逃跑了…

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鼓励兄弟俩在冲突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妥协。

我从互动游戏开始,教育他们学会合作和分享。我发现,通过让他们一起完成任务,他们会感到更亲近,并且开始学会以积极的方式相处。

另外,我也开始教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告诉他们,如果感到不开心或者生气,他们应该表达出来,而不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也鼓励他们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才三四岁的孩子,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说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我努力做了这么多,有效果吗?

当然有!

我注意到,每次圈圈打完圆圆后,不再是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心虚内疚的表情瞅着他哥,低头怯怯地不敢看我;有时候看到圆圆被自己打受伤哭泣,他本人哭得比受害者还伤心。

他已经逐渐意识到打人是错误的行为,而且挨打的那人还是他哥,他最爱的哥,他恨透了内心的情绪小怪兽,他已经自责到无地自容,很想找个地洞转进去。

光凭这一点,我认为,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

现在的圆圈兄弟,快8岁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打架,但不同的是,圆圆再也不憨憨了,他懂得还手了,还知道怎么漂亮地打回去;而圈圈再也没那么贼了,瘦小的他早已没了优势,有时还会沦为手下败将。

他们现在的打架实力旗鼓相当,开战起来不分胜负,再也没有强者和弱者之分,有的只是自我主张,忍耐,协商,妥协,战术,和解…

我也渐渐退出了引导者的角色,把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还给两位小爷。

打架,是男孩们的必修课。而且,我相信他们,打架这事,知分寸,懂进退,我一个中年老妇女就不参合了。

手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和维护过程。

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们慢慢学会尊重彼此,关心彼此,并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属于手足之间的相处模式。

所以,当你看到双胎之一总是被欺负又不懂还击时,别太焦虑,也别反应过度。

孩子们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只要别强化他是强者或弱者的角色,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去引导。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双胞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游戏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好相处。比如,一起做手工、画画、唱歌、搭积木等,让他们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享受一起合作并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这一招,屡试不爽,适合所有双胞胎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添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