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上小一,堪比再来一次剖腹产
|

网图|侵删

9月1日,圆圈开学日,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份豪华大礼包:美滋滋地睡了2个小时的回笼觉。
真的太累了,整个暑假都在忙,忙着搞两个即将要上小一的6岁男小孩。
煮一日三餐,催起床,催吃饭,催睡觉….陪聊陪玩陪练(练习拼音)陪打球…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
能安静无干扰地睡上一觉真幸福,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已经很阿弥陀佛了。
前几天看到群里分享的一张截图,我笑了,这些家长太能了,把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带着两个娃经历漫长暗无天日的暑假,终于迎来万兽归笼的这一天,那种狂喜,那种澎湃,当到了极点时,的确会乱了分寸,没了逻辑,失了心疯。
甚至会喜极而泣,哭得像小孩。
反正,我把他们哥俩丢进学校后,就激动到肉流满面…
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子背着大大的书包,晃悠悠地走向教室,我的那个成就感啊,瞬间爆表。
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能耐,大概就从那一刻开始吧。
我觉得自己真的太能了,我那么平庸的一名中年妇女,竟然能把两小只养到这么大,都上小学了,太不容易了,被自己感动到一塌糊涂。
天知道,就在开学的前几天,为迎接圆圈兄弟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我都经历了哪些大型事件,那场面堪比再来一次剖腹产。
6年前的那场剖腹产,刚下手术台就飙血压,上心电监护仪,疼了一个晚上,气若游丝,全身上下,搁哪哪疼。
6年后,两只小神兽上小一,为做好入学准备,每天殚精竭虑,草木皆兵,忙得脑壳疼,肝儿颤,总之也是浑身上下,搁哪哪都酸。
特别是临近开学的那几天…
26号晚,圆圈的分班结果出来了,
意料之中,分在同一个班。
其实我有点失望,又觉得也好,电脑随机分班的,那就顺应自然吧,但又觉得不妥。
两兄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相互影响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若是同班,指不定会互相抄作业,说不准会被老师做正反教材….
这是我最担心的!
当我在家庭群说我想把圆圈分开不同班级时,马上遭到强烈抗议。
外婆说,干嘛想不开啊?不在一个班,上学接送很麻烦的。
奶奶说,两个孩子在一个班好,凡事都有个照应,要是哪个被欺负了,还能帮着点,
爷爷说,辅导作业要辅导两次,你可要想清楚啊?别苦了我的宝贝孙。
外公说,我看你是吃饱撑着没事干,还嫌不够折腾吗?
我耳朵听着,嘴里应承着,心里却冒出一个坚定的声音:老人家懂个啥,我这也是为了他们俩好。
27号,开新生家长会,
因家长会不让带孩子去,我把圆圈送到30多公里远的圆圈大姨家,上午送过去,中午还没来得及吃口饭,就往学校一路狂奔。

当我坐在教室里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签到时,才发现双胞胎同在一个班级有多省事,多简单,多粗暴。
不然,这2个小时的家长会,其他家长悠哉地坐着,唯独我像只蚱蜢一样,在两个班之间不停地上跑下窜。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四位老人家料事如神,我终究还是被无情的现实打脸了。
尝到同班的甜头,发现不同班的诸多不便,家长会一结束,我就闪了,申请分班一事就此作罢!
老母亲精力有限,实在折腾不起,库存不多的几口仙气还得应付后面的双减政策。
28号,圆圈的新生入学培训一天
懒散个把月的的圆圈竟然表现很好,一切都很顺利,想必是对新环境新学校新同学拭目以待了。

双胞胎的好处就是,只要两人同时出现,
瞬间就被所有人记住
中午去接他们放学,在路上听到一段爷孙俩的对话:
孙子:爷爷,爸爸几点起床的啊?
爷爷没好气地回答:11点
一个中年男人,拖家带口还能睡到11点,太招人恨了!
家有给力的老人家在家带娃,真是色香味俱全,像我这种没人帮带娃,做什么事,去哪里都要全家总动员的家庭,真的香不起。
突然间很心疼圆圈爸。
不到6点钟就起床,下楼去买菜,买上来还得给我们娘仨做早餐,做好了还得煮自己中午带的便当,同时还要催两位大爷起床,匆匆啃几口馒头,还没咽下去,就送娃去。
而我呢,洗漱一番,打扫卫生,准备中饭,还没歇口气,就要去接娃了!(一年级10点30分就要去接)
突然觉得之前想要三孩的念头,太讽刺了!就这样,还敢生老三?
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29号,信息大轰炸的一天
先是班级群,接着分支出一个家长群,然后又冒出午托群,很快又有了家长义工群,还没到晚上,英语老师又让扫码进入作业群….
每一个群都是上千条信息,爬完一个楼,接着爬另一个楼,生怕漏掉了哪些重要信息,我们家圆圈就考不上清华北大。
于是一整天都在刷微信群…然后跟着一群同样没经验的家长,四处乱窜。
晚上累趴在床上,动弹不得,满脑子都是各种群,各种信息…来不及消化也吐不出来,总感觉很多事情没做完,很累很困,就是焦虑到无法入睡。
同时又暗自庆幸,还好分在同一个班,所有通知到的事情,做一次就可以了,不然…这么多群,还得double,每个班又情况不一样,还得分谁是谁,谁要干嘛,谁要准备什么….
31号,去学校领新书,
可能没了新鲜劲,两小只怎么催都起不来,最后在出门前的5分钟穿好校服,没刷牙没洗脸没吃早餐就出门了。
领回来的书,老师要求要包书皮,于是我整个下午都在包书皮,每人19本书,两个娃,合计38本。
包书皮是个技术活又是体力活,要求书皮与书面平整贴合不能有气泡。这太难了,我可是资深手残党啊,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牺牲了好几张书皮才终于开窍。

偏偏我还作死了,为充分显示自己有多么重视亲子互动,竟让两个捣蛋鬼一起来包书皮,刚开始我还能温柔似水地教,到最后直接河东狮吼,让他们一边玩去。
双胞胎的亲子互动,可以有,但不能乱来,千万要选对互动项目,不然就是大型的翻车现场。

趁着两只小肉团还小,多抱抱他们,多亲亲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多对他们笑一笑…
不然到了孩子们上学的年纪,以上,你很难做到!
因为,育儿的大事小事破事屁事太多,多到随时都会稀释你对孩子们当初那浓浓的爱意。
然后,一天24小时,你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只想着把他们拎出来狠狠揍一顿,打八百遍都不嫌多。
当然,也不必太过于恐慌,以下这段话请果断收藏,亲测还挺管用的。

我现在已经有进步了,可以控制自己在睡着的状态下,不再想要揍娃了(哈哈!多么阿Q啊!)
另,如有家中老人帮带双胞胎的,请记得心怀感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尤其是有孩子要上学的家庭,关键时刻,老人家就是这个家的定海神针。
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如果还是想问,那好吧,请看下回分解。
《家有老人带双胞胎,到底有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