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争吵的最大原因:被迫分享


文|圆圈妈妈

网图|侵删

圆圈的班上有礼品奖励活动,只要满足要求就可以找老师兑换小礼品如书签,橡皮,尺子或小零食等。

昨天,圈圈用听写的5个A换了一颗糖,就在他满心欢喜地拆开糖果纸,准备吃上一口时,却犹豫了…

因为他看见了他哥,没有得到糖果奖励的圆圆,此刻正蹲在角落里,一双羡慕又忧伤的小眼睛正瞅着自己。

圈圈看了下我,想说点什么…

我看了下圈圈,又看了下圆圆,也想说点什么…

我们母子仨,又双叒叕三足鼎立地伫立在三个不同的立场,僵持了1分钟…

最后,圈圈先说了:“妈妈,我可以分一半糖给圆圆吗?”

我如获大赦,松了一口气:“你决定啊!”

这一口气,真憋得慌了!

我感觉自己当时就是在赌博。

看在圆圆右手还受伤的份上,我其实很想出面劝圈圈给他哥分享一点,哪怕是舔一口也好,可是我又不想强迫他,不希望他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

我更想看到的是,圈圈能发自内心地想让他哥也能吃到糖,而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或是为了讨好我才愿意分享的。

还好,他没有让我失望,主动要求分享了。

我很欣慰,7岁的他终于有了真正自动自发的分享能力。

现在他们两兄弟因为抢东西而争吵打架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了很多,从小时候经常为某件物品喋喋不休地争吵打闹,到懂得权衡利弊,互相妥协,再到现在真心地愿意分享给对方…

这一切的关键,离不开我和圆圈爸的态度和坚持。

我一直认为,人需要先有满足,才有分享。

任何强迫的行为,都会让分享的动机变得不单纯!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背后都会有自己的动机,有的来自我们自身,有的来自外界。

分享行为同样如此。

比如自己真心想让对方得到物品,所以愿意做出分享行为,这是内部动机;

如果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做出分享行为,则属于外部动机。

只有了解孩子们分享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习惯,以下几条促进双胞胎手足分享的小小妙招,亲测有效,分享给你们。

不论年龄,从现在开始,给两孩子准备两个收纳箱,注意是专属的,记得要贴上醒目的姓名贴纸便于区分,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不想跟其他人分享的都可以往里面放。

规定好收纳箱以外的东西,就是属于公用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比如公用的玩具,可以轮流玩或者排队玩;如果导致冲突或纠纷,玩具就会被收起来,大家都没得玩,想玩就得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的分享能力,不是天生自带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会自发形成,这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

我的秘诀是借助绘本故事。

讲大道理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抗拒的情绪,而通过阅读绘本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将会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圈圈2岁时,我给他们经常读的绘本故事《一人一半刚刚好》,说的是两个小姐妹分享东西的故事,久而久之圆圈也很默契,每次分食物时,两人都会乖乖地坐在那提醒我:“妈妈记得一人一半哦。”类似的绘本还有《全部都是我的》《一个长天上的大苹果》…

在亲子阅读中,孩子能享受到阅读和互动的乐趣,所以愿意接受,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

当双胞胎之一不愿分享给对方时,很多家长都会习惯用物质奖励去诱导孩子,比如妈妈们经常说的:“宝贝,你现在分给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一个玩具,妈妈就会给你一个更好玩的礼物哦。”

刚开始是很见效的,但孩子这次分享了,今后一旦不再给孩子物质奖励,他的分享行为就会大打折扣,因为物质奖励只是一种外界刺激,会降低儿童分享等行为的内部动机。

当双胞胎之一有分享行为后,只需口头表扬加以肯定就行,或者一顿彩虹屁地猛夸下也OK,目的是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和他人分享,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分享。

这会有助于孩子形成“我是一个爱分享的孩子”的自我概念,并促使他今后做出更多的相应行为,来强化对自我的这一界定。

家长们用说教的方式强迫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无异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掠夺。

分享这美德,并不是靠强迫而来的,而是让孩子的占有欲先被满足,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智慧型的家长都知道如何用别人之前的分享或者孩子分享可能带来的好处。

注意,只是提醒,不是帮孩子做决定。

比如圈圈的那块糖果,如果圈圈当时不主动分享,我会跟圈圈说:“圈儿,圆圆上周是不是跟你分享过一块小饼干?”“如果你现在也跟他分享这块糖,也许他下星期得到糖果也会分享给你。这样你岂不是可以吃到两次糖啦?好划算啊!”

说完点到为止,至于他是否会分享,我都尊重他的决定,不会再多说一句。

如果你的双胞胎还不满6岁,以上方法你都试过了,没有效果,孩子们还是经常争抢,不愿意分享,那么请再给孩子们多一点耐心吧!孩子在6岁之前还没有他我概念,只会单向思考,缺少分享概念,这是他们的成长节奏,急也急不得。

美国亲职教练、作家玛克罕(Laura Markham)从手足互动的研究发现:3~7岁小孩抢玩具(一方抢走,另一方再抢回来)的频率,平均一小时会发生3.5次,2~4岁年段的幼儿发生这类争吵的频率更高,平均每10分钟就发生1次。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胜过千言万语。

平时多在孩子们面前做一些分享的动作和行为,不管是演戏也好还是自然而然也罢,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给孩子们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画面,这会对孩子的内心触动很大,进而促发孩子的分享等友好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添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